
汉白玉抱鼓石雕塑
抱鼓石是汉族传统民居,特别是四合院的大门底部位于宅门入口、形似圆鼓的两块人工雕琢的石制构件,属于门枕石的一种,因为它有一个犹如抱鼓的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,故此得名。 抱鼓石发展了宅门的功能构件门枕石,其等级是由门的等级决定的; 抱鼓石是中国宅门"非贵即富"的门第符号,是最能标志屋主等级差别和身份地位的装饰艺术小品; 抱鼓石可分为"螺蚌"和"如意"两种形态,抱鼓石鼓顶的狮子是龙生九子之一的椒图; 抱鼓石并非"门当户对"的门当,但可作为联姻家庭身份是否匹配的参照物。 抱鼓石是汉族民居宅门构件的功能产物,它是依托功能施以装饰的石制构件,起着围护大门壮主人威势以撑门面的作用。中国的外墙宅门一般为两扇,而内室门户为一扇,因为汉字门是由两户所组成的,两扇门决定了抱鼓石必定是对称的结构。"抱鼓石并非"门当户对"的门当,但可作为联姻身份匹配的参照物。抱鼓石是物化的礼制文化符号,它是一种内在世界(文化)通过装饰符号语言展示于外在世界(现世)的典型事例。宅门抱鼓石(安徽歙县祠堂版门)宅门抱鼓石(安徽歙县祠堂版门) 住宅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,也是最基本最普遍的居家形式。
“玉”字说出了汉白玉的特性,其实汉白玉并不是玉,而是大理石的一种,之所以以玉命名,是因为它莹润有光泽,薄的地方都能透过光。“白”字指的是它的白要够耀眼,够闪亮,对着阳光一转,能达到满眼金星的效果。而最重要的是这个“汉”字。但这个“汉”竟然是个错别字。汉白玉的“汉”,原本应该是出汗的“汗”。“汗”字代表了汉白玉最鲜为人知的一个特征:真正的汉白玉,并不是洁白无瑕的,而是隐含着浅浅的纹路,就像是出汗的印记一样。汉白玉虽质地较为坚硬,但却脆弱易碎,所以汉白玉的雕刻,有一个学名叫“棒槌形”。
石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。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,石雕已经成为整个文化构成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。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,我们可以知道它现在已经被纳入其中,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它在社会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