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坐式药王孙思邈铜雕
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,就有孙思邈雕塑被收藏到国内外的博物馆,这也成为了孙思邈形象的重要之一。其中,1953年由著名雕塑家宋小宁开办的“孙思邈面具工坊”和1963年由国家批准建成的“孙思邈雕像”,成为了当时孙思邈雕塑的最主要代表之一。
近些年来,孙思邈雕塑艺术得以复兴,以他的形象出现在各地,使孙思邈雕塑的形象又一次成为受人追捧的审美对象。2010年,著名雕塑家胡坤山作品《九州祭孙思邈》在浙江舟山国际雕塑节上揭幕,这也标志着孙思邈雕塑艺术的复兴。胡坤山的作品以无双的灵动口感为孙思邈造型注入了全新的内涵,用其新颖的艺术语言来表现中国医学史上“医圣”的传奇形象,把孙思邈雕塑的美学表达拓展入新的深度,受到社会上广泛的好评。
此外,随着2016年的登场,孙思邈雕塑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瞩目。2016年,著名雕塑家宋小宁在孙思邈家乡贵州南秀的诞辰地上,根据孙思邈的雕像设计计划,修建了以“孙思邈雕像”为核心的“孙思邈国际文化中心”,见证了孙思邈在当今世界的尊崇,更带动了当今孙思邈雕塑艺术的复兴。
随着中国医学史的发展,孙思邈雕塑艺术也正在越来越火热,不仅是一种艺术,更是一种深沉而久远的文化,它记录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切缅怀,也体现着我们对医学大师孙思邈的尊崇与敬仰。
经过数十年的发展,孙思邈雕塑艺术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,重新演绎着孙思邈的传奇形象。不仅如此,近几年随着社会对艺术欣赏精神的高度关注,雕塑家们也在不断探寻孙思邈雕塑艺术更多可能性。当下,通过孙思邈雕塑,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古代艺术之美;更可以领略到当今孙思邈雕塑艺术的精妙,感受孙思邈“医圣”之美。
继1953年宋小宁的《孙思邈头面具》、1963年国家批准的《孙思邈雕像》、2010年胡坤山的《九州祭孙思邈》以及2016年宋小宁在孙思邈家乡、南秀修建的《孙思邈国际文化中心》比比皆是,今天当容纳更多艺术的视角,探索更多可能性,藏家正从形象表达的多维度面去瞩目孙思邈雕塑艺术,期望这个古老而伟大的艺术复兴起来,永远发光发烁、发现财富。
一
《纪念传奇人物孙思邈的雕塑》
孙思邈,一个出生于唐朝后期,活跃于宋朝前期的古人,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先行者和重要开拓者。由于其传奇的品格、丰富的知识、一流的医学理论与实践,以及对中医思想的熟练掌握和发展,他得到后世历史学家的尊重,也被尊称为中医“船长”,被传为“中医圣手”。纪念古人这种博学而且极其重要的贡献,为了给后人留下一个永恒的记忆,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孙思邈人物雕塑,是对他精深的文化智慧的赞颂。
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孙思邈雕塑,是孙思邈人物雕塑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座,它的主体是一尊身着中国传统服饰、头戴头巾的中年站立男子,站在一个形状就像中国传统三角形坊檐,模拟服务医护人员的忠诚与义务地位。在Schumer慈善家的资助下,雕刻师Stephen Hurst于1981年热情奉献地为孙思邈创作了这座雕像,以示传承和尊重中国古老文化,在1984年7月14日正式安置于玛丽女王学院,向作为中国的传统医药大师孙思邈纪念,为鼓励进一步的舆论聚集莫定致敬。
来自中国北京的九里古镇现在也有一座静静的孙思邈雕像,这座雕像就立在九里古镇的宝鼎纪念公园里,它是一位身穿粉色的老者,手拿精致的画笔和木槿,面带宽容之色,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,也抒发出孙思邈的医德和智慧,为凡有病者关切发挥着作用,写就了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一个精彩的篇章。
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孙思邈雕像同样值得一提,这位中国传奇人物的雕像就矗立在该校图书馆前,由香港理工大学校友支持基金会提供基金,该雕像除了提醒校友回首老师,也鼓励学生追随孙思邈的学风,从而弘扬中国古代医药文化。
孙思邈的雕像不仅是他传奇的人物形象,也是为纪念努力学习、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象征,彰显了孙思邈博学多闻、敦厚宽容、大爱无私、勤苦力行的优良品格,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,尤其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,更有助于引导我们回归诗意的生活态度。